詳細信息
導電陶瓷
大有前途的導電陶瓷
陶城報 2003-01-17 00:00 閱讀: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常見的陶瓷都是不導電的絕緣體,但20年前,人們研制成功了能夠導電的陶瓷。
氧化鋯陶瓷是一種耐高溫、抗氧化的復合氧化物,是在純氧化鋯中加進10%的氧化鐿制成的導電陶瓷。它能象金屬那樣把電能轉變成熱能,并能發(fā)光。
把導電陶瓷做成圓棒,作為在高溫氧化中的發(fā)熱元件,是再好不過的材料了。導電陶瓷在空氣中十分穩(wěn)定,不與氧發(fā)生反應,最高的發(fā)熱溫度高達2000℃以上,而且可以長時間使用,壽命超過1000小時以上。因此,導電陶瓷已成為現代冶金、陶瓷、玻璃工業(yè)中廣泛采用的高溫發(fā)熱體。
目前,世界上80%的電能出自用汽輪機帶動發(fā)電機的火力發(fā)電,但機械能變成電能的效率只有30~40%,而60%以上的能量被白白浪費掉了。如果采用磁流體發(fā)電就可以減少大量機械損失。磁流體發(fā)電機的氣流溫度高達2000~3000℃,速度為每秒800~1000米,氣流中還有1%腐蝕性極強的鉀離子。因此,要求電極材料既能耐高溫,又經得起高速粒子的沖擊,又能抵抗氧化鉀離子的腐蝕。磁流體發(fā)電機啟動速度高,一般從點燃到滿負荷,只需幾十秒鐘,因此,還要求電極材料要經得起急冷急熱的變化。在這樣嚴酷的條件下,有什么材料能經得起考驗呢?
能滿足耐高溫、耐腐蝕等苛刻要求的材料,恐怕只有穩(wěn)定氧化鋯陶瓷了。
美國在1983年發(fā)明的一種導電的抗腐蝕陶瓷材料,它適用于高溫腐蝕環(huán)境。這種氧化鎂摻雜氧化鉻導電陶瓷材料,特別適用于能量轉換裝置中的電極涂層上。
鈉—硫電池的金屬電極容易發(fā)生腐蝕,尤其在高溫條件下更是如此。腐蝕作用是多種多樣的,除因電極腐蝕而減少導電能力外,還可能在電極表面形成一種增加接觸電阻的表面層:另外,腐蝕性產物還能沉積,阻礙電解液的化學作用,影響活性材料的運載能力,若腐蝕物沉積在電極表面,就會使電極的結構、吸濕性、作用能力都發(fā)生變化,最終導致電池工作性能變壞,壽命縮短。
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美國在電極表面涂覆各種導電材料,如鋁、鉬、鎳,鉻及其各種合金。但是,所有這些金屬材料,在鈉—硫電池中都缺乏足夠的穩(wěn)定性。
美國人將其發(fā)明的這種導電陶瓷材料,涂覆于電極表面。因為這種材料不僅具有良好的抗腐蝕性能,而且具有足夠的導電性能,所以較好地解決了上述的問題。這種導電陶瓷材料制造工藝如下:
在氧化鉻Cr2O3中摻入0.5摩爾%的氧化鎂(MgO)固溶體成分。將150克氧化物及0.48克硝酸鹽溶劑加入180毫升的丙酮試劑中,經研磨后形成糊狀物質。用超聲波方法將制成物彌散,然后在低溫下攪動干燥。在1100℃條件下,將干粉在空氣中焙燒1小時,取出后將其輕輕研磨。
然后,在鋼模中噴涂硅粉,使鋼模潤滑,并將經過上述方法處理過的150克干粉倒入鋼模中,不加任何粘合劑進行預壓處理。成型物用事先在乙醇中攪和成糊狀的氧化硼涂覆。將坯料放入石墨模子中,在下述環(huán)境條件下進行熱壓加工:氣壓28毫帕,溫度1300℃,加熱1小時,熱壓物密度可達94%,即5.21克/厘米3。
所得坯料在空氣中于1500℃條件下退火6小時。再用金剛石研磨成所需的形狀。
這種導電陶瓷材料特性如下:粒度為1微米左右,在350℃下的電阻率為4.3至5.4歐姆·厘米。該陶瓷材料既可以用于涂層,又能割成密度大于90%的熱壓物。
導電陶瓷材料可用各種方法涂覆在電極材料上,例如真空噴涂、等離子噴涂等,或采用濺射噴涂方法,在基片上進行導電陶瓷材料的涂覆工藝。電極上陶瓷涂層厚度一般為0.1至20微米,陶瓷涂層電阻率小于100歐姆·厘米,最小可達10歐姆·厘米。
采用導電陶瓷材料涂覆于電極表面,既耐腐蝕,又耐高溫。電池中采用這種類型的電極后,電極表面具有足夠的電流密度。涂層的電阻率也相當穩(wěn)定,陶瓷和金屬表面接觸緊密,電極不發(fā)生腐蝕現象。電池運行性能良好。
穩(wěn)定氧化鋯陶瓷除有以上導電性能外,近年來更有一種超群的導電性能被發(fā)現,這就是它的超導性能。超導現象是1911年荷蘭科學家在實驗中偶然發(fā)現的,一般導電體都有電阻,但一些個別的物質,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,會出現沒有電阻的超導現象。有超導能力的超導體,應用到工業(yè)中去,可實現遠距離無損耗輸電,可用來產生極強磁場等等。但在普通溫度條件下有超導能力的材料很難找。人們想不到穩(wěn)定氧化鋯陶瓷不單具有超導性能,而且其溫度要求最容易實現,于是穩(wěn)定氧化鋯陶瓷作為新的超導材料成為現代高科技的寵兒。
可來圖定制!歡迎來詢!